全球減碳行動再升級!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組織(SBTi)近日發布《企業淨零標準2.0版》,針對企業在設立淨零目標、監測減排行動及落實減碳責任方面,提出更嚴謹且完整的指引,確保企業不再「減碳造假」,而是真正落實「淨零排放」!💪
以下是新版標準的 5大關鍵升級,企業需掌握的重點如下👇
🔍 1. 差異化要求:中小企業有更靈活的執行方式
📌 1.2版:過去標準採用「一刀切」方式,未考量企業規模與地區差異。
📌 2.0版:新增企業分類制度,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制定更具彈性的規範:
✅ A類(大中型企業): 需遵守所有標準,強調更嚴格的減碳要求
✅ B類(小型企業): 允許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選擇性執行部分標準,保留更多靈活度
💡 亮點:這項調整有助於降低中小企業的合規負擔,同時確保大型企業承擔更多氣候責任。
🌱 2. 強化「範疇3排放」管理,鎖定最關鍵排放源
📌 1.2版:企業須以「固定排放邊界」(如67% 或 90%)為基準管理範疇3排放,忽略企業排放熱點的差異。
📌 2.0版:
✅ 企業需 優先處理價值鏈中最關鍵的排放源,不再僅依固定比例執行
✅ 新增 非排放指標,如來自「淨零產品 / 服務」的收入占比,提升管理靈活度
💡 亮點:這項變革讓企業聚焦真正有影響力的減碳行動,避免流於形式
🌱 3. 支持「間接減排」方案,讓企業更靈活應對排放
📌 新增「活動池 (Activity Pool) 數據」,特別適用於難以追蹤具體排放來源的企業。
📌 認可「間接減排措施」的作用,例如購買 可持續航空燃料 (SAF) 等短期減碳行動,作為輔助策略。
💡 亮點:允許企業在減碳初期透過間接減排技術補足短期不足,讓企業更容易採取行動。
🌍 4. 鼓勵「價值鏈外減排行動」,擴大企業減碳責任
📌 新增 Beyond Value Chain Mitigation (BVCM) 概念,要求企業積極參與 價值鏈之外的減排行動。
✅ 包括投資於 森林保護、碳捕獲技術 (DAC),以及 可再生能源專案等。
💡 亮點:企業不僅需專注於自身的減碳責任,還需投入資源為全球氣候行動做出額外貢獻。
📈 5. 新增「持續改進框架」,強化目標達成後的行動計畫
📌 1.2版問題:企業在完成減排目標後,往往缺乏進一步行動的指引。
📌 2.0版改進:新增「設定目標 → 評估成果 → 持續改善」的動態管理機制,確保企業:
✅ 設定明確目標,根據科學基礎制定減排路徑
✅ 檢視減碳成果,確保實際達成預期成效
✅ 設定新目標,確保氣候行動「持續升級」,不僅止步於一次減碳承諾
💡 亮點:這項框架確保企業將「減碳」轉變為持續行動,而非一次性達標即結束。
💬 小編有話說
SBTi《企業淨零標準2.0版》不僅擴展了中小企業的減碳彈性,還強化了「長期責任」與「持續進步」的機制。
這些新要求正與 綠色工廠標章 中的「溫室氣體管理制度」及「產品環境化設計」等指標相呼應,逐步引導企業從內部流程到供應鏈全面推動減碳。
企業的淨零之路,不再只是「喊口號」,而是需要真正落實、持續優化的行動藍圖。💪🌎
📖 延伸閱讀:SBTi《企業淨零標準2.0版》完整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