〝品牌若能讓價格與永續成為聯名商品,就能讓產品,被用得更長,賣得更遠〞
隨著全球經濟與社會結構劇變,企業經營者若仍將ESG視為外部合規或品牌裝飾,恐怕會錯失下一個市場黃金十年。歐洲議會 2024 年度青年調查與《International Youth Day》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:年輕世代已經不再是被動的消費者與職場新鮮人,而是價值主導、選擇有意識品牌的行動者。他們的關注,將直接反映在你的營收報表、招募效率與品牌價值中。

這群16至30歲的青年,在本次調查中清楚傳遞三件事:他們在意「生活成本」、「氣候變遷」,更在意「人權與民主」;他們擔心假訊息,但依賴社群做出消費與信任選擇;他們願意為理念買單,但更重視透明與實踐。這不是一份輿論調查,而是一張未來品牌信任與市場競爭力的地圖。
從價格到價值——年輕人如何選擇支持品牌
首先,生活成本壓力正將青年推向一種理性選擇:「價格合理」與「長期價值」並重。他們不再一味追求最低價,而是希望在有限預算下,選擇符合其永續信仰的產品與服務。這給予企業一個極清晰的訊號:你的產品是否夠耐用?是否節能?是否可以回收?是否用簡單語言讓他們理解你的ESG承諾?
氣候責任不再是議題,而是品牌誠信的試金石
而氣候變遷──在歐洲青年心中排名第二──早已不是環保口號,而是衡量企業誠信與行動力的尺度。當氣候政策與碳風險成為市場進入門檻,年輕人將成為最嚴苛的「社會審計師」。你的碳揭露透明嗎?你的供應鏈有進行永續管理嗎?你的廣告內容是否只是「漂綠」?他們知道怎麼查證、怎麼放大你的每一個細節。
🧑
他們關心的不只氣候,還有公平與正義
值得注意的是,報告中有超過45%的青年表示「人權、民主與言論自由」是他們最重視的價值觀。這告訴我們,品牌治理已經不能只做表面文章:勞動條件是否公平、你是否歧視邊緣群體、你是否曾在重要社會議題上保持沉默——這些都可能成為他們選擇離開你的理由。
📱 社群才是真正的品牌戰場
此外,青年族群的資訊場域已完全社群化:Instagram、TikTok、YouTube 成為他們認識品牌、了解議題、形成態度的主要管道。問題是,多數企業仍停留在靜態CSR報告與官網訊息更新的節奏,這種溝通方式早已落後。他們看重的不是你發佈了什麼數字,而是你是否說人話、是否說在對的地方、是否邀請他們共創。
假訊息時代,品牌透明成為信任關鍵
同時,假訊息橫行亦削弱了品牌信任的建立門檻。當76%的青年一週內至少遭遇一次錯誤資訊,他們對品牌真實性的期待就更高。"這要求企業建立一套能持續更新、可驗證、對外開放的ESG透明機制。" 不要怕揭露問題,怕的是你選擇不面對。
ESG是資產不是成本,是企業估值的隱性力量
綜觀而言,這場關於「生活壓力 × 氣候責任 × 社會價值」的世代對話,其實是一場企業是否準備好進入「價值經濟」的試煉。你若能貼近年輕人最深層的焦慮與盼望,就能從中建立更深的品牌認同、更穩的用戶黏著、更高的投資吸引力。
企業主應明白,ESG早已不是成本議題,而是品牌的生存條件與未來估值的計分卡。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,但你必須持續展現「正在行動、願意修正、真誠回應」的姿態。這,就是下一代選擇支持你的理由。
📎 參考資料:
作者:Jay 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