🌐 從碳資訊孤島走向跨國資料互通,企業減碳不再「靠猜」
🔍 為什麼這個平台值得全球製造業重視?
Fujitsu 日前宣布正式上線跨供應鏈碳足跡資料交換平台(PCF Data Exchange Platform),與全球12家供應商合作,實現產品級碳排資料(Product Carbon Footprint, PCF)的安全交換、跨境對接與即時管理。此舉被視為實現 Scope 3 精準治理的關鍵基礎建設,並展現企業從「估算碳」轉向「治理碳」的戰略成熟度。
Fujitsu 的目標明確:2040 年實現全價值鏈(Scope 1-3)淨零,而其碳排中有約27%來自供應商活動,意味著沒有供應鏈數據,就沒有減碳真相。
⚙️ 關鍵技術基礎:什麼是 WBCSD / PACT Methodology?
本平台採用 WBCSD(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)與其推動的「PACT」標準。
「PACT」(Partnership for Carbon Transparency)是由 WBCSD 與超過80家跨國企業共同制定的跨供應鏈碳足跡數據共通架構,具備以下特性:
支援**產品級碳足跡(PCF)與組織級碳排(Scope 1–3)**標準化揭露
以 互操作性(Interoperability) 為核心,可與 SAP、Salesforce、IBM 等 ESG 資料平台對接
遵循國際規範如 ISO 14067 / GHG Protocol Product Standard
Fujitsu 成為全球首批導入此架構的企業之一,代表其平台輸出的數據,未來可無縫與多國採購方、銀行或 ESG 評等機構直接對接。
🔐 平台特性與企業價值重構三部曲
精確透明的碳數據治理
傳統碳排揭露多仰賴產業平均係數,Fujitsu 推動供應商逐步建立 PCF 模型,使碳資料來源具備可追溯性、可審計性。以資料驅動減碳決策
當供應鏈的每一個零件、模組、封裝材料都有碳標籤,Fujitsu 可以針對高碳熱點制定替代策略與供應轉移機制,真正落實碳成本內部化。數據可用即財務可用
可交換的碳資料也將成為碳定價、綠色融資與 ESG 評級的重要依據,協助企業轉化碳數據為資產、減少合規風險。
🌏 對台灣製造業與供應鏈的三大啟示
碳數據透明化是進入國際訂單的必要門票
Fujitsu 明確表示,未來將優先合作能提供產品碳足跡資料的供應商。台灣零組件與代工廠若不具備 PCF 交換能力,將面臨流單與降價風險。碳揭露 ≠ ESG報告,而是實際資料治理能力
單純揭露碳排數字已經不夠,未來競爭力關鍵在於企業能否提供「被買家、被銀行信任的即時碳資料」。建構共通平台比各自為政更具系統競爭力
Fujitsu 的做法不是單一供應商系統,而是形成供應鏈聯盟式共通平台。台灣也應鼓勵產業鏈由龍頭企業主導,協助供應商建立 PCF 模型與資料交換格式,避免陷入「各說各話」的碳管理碎片化危機。
🧠 小編有話說:
氣候治理的下個時代,不是「說故事」,而是「給數據」;不是「填表格」,而是「做交換」。
Fujitsu 的平台示範不僅是資訊工具,更是碳治理邁向產業級互信網絡(Trust Infrastructure)的第一步。
如果你是製造業者、品牌商、平台服務商或碳管理顧問,現在該問的不是「我們有沒有碳資料」,而是——我們的資料能不能被國際信任、被金融市場使用、被供應鏈引用?